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作风建设大家谈

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干部要有“四心”

郭三佳

2013年11月28日15:4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干部要活在人民的心中,就要永远地为人民做好服务;手握人民的权,就要为人民谋幸福。践行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人,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领导干部心中要时刻装着人民,要存有“四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拥戴你,群众路线才会越走越宽广。

一是要有敬畏心

敬畏心,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当前是一个价值多元、形态多变的社会,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领导干部身临其中,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陶冶品行情操,树立高尚人格。

领导干部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必须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善于行止,对待组织、对待权力、对待群众、对待法律、对待人生要有真切的敬畏心。领导干部免不了与社会群众交朋友做工作,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就会给党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因而不能自我感觉良好,要知道上有党纪国法、中有自身职责、下有黎民百姓,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始终要保持敬畏心。

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要对得起党性、对得起民心、对得起良心,要始终保持勤于做事、乐于奉献、清正为民的良好形象。要在实践群众路线过程中要敬畏群众、尊重群众,紧密地联系群众、拥护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人,当成推动改革发展的生力军。

二是要有感恩心

感恩心,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推进器。领导干部从入党宣誓那一刻起,就把自己整个生命交给了党,必须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发展而奋斗。

领导干部能有今天的待遇和荣耀,主要得益于党的培养、组织的关怀和群众的信任,当然跟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不管怎样自己都应该感谢党、感谢组织、同事及群众的知遇之恩,“不畏浮云遮望眼”。

领导干部要更加努力工作,精诚团结,奋发进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要心怀感恩之心,才能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群众工作,在平凡的工作中才能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回报人民。

领导干部心存感激之心,是一种极其可贵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会感恩,才能干净做事、清白为人,才能在群众路线中校准人生的航向,才能在群众路线中创造出非凡的财富。

常怀感激之心的领导干部,就会珍爱生命、珍惜感情。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都要记住曾经关心帮助过我们的人,以对组织、对事业、对群众、对他人负责的宽容心善待一切,只有这样群众路线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是要有责任心

责任心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动力源泉。人生在世,离不开“责任心” 。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深化改革的重任,带领人民群众走中国道路,实现伟大民族的复兴中国梦,责任心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责任心,才能付诸自觉的行动,才能一往无前地推动事业不断地发展。有了责任心,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克服任何障碍,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领导干部有了责任心,才能敢于担当,勇于面对;才能要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敢于吃亏,敢于受累;才能擦亮眼睛,看清世界;才能舍弃自我,做实自己。

领导干部手握人民的权,就要为人民用好权;手持人民的印,就要为人民掌好印;手执人民的证,就要为人民行好证;手托人民的梦,就要为人民圆好梦。

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的期待永远记在心间,要用一种战略的眼光审视自己,凡事要挑战自我;要把党的重托和人民的信任扎根心中,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不断地鞭策激励自己,让自己在前行的道路上散发出无穷的正能量。

强烈的责任心,能够使领导干部感到肩负职责沉甸甸的份量,从而产生自觉行动的内驱力;能够使领导干部产生努力奋斗的愿望和热情,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能够使领导干部产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恒心,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担负的职责;能够使领导干部克服内心的畏惧和空虚,义无反顾地履职尽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是要有进取心

进取心,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精神支柱。有了进取心,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尤其领导干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素质,才能引领人民群众走好群众路线。

领导干部有了进取心,才能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才能尽职尽责做好群众服务,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开拓创新,把群众期盼的事情做扎实;才能与时俱进,稳妥推进群众路线健康发展。领导干部只有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成党与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领导干部有了进取心,就会奋发图强、就会革故鼎新、就会精益求精、就会雷厉风行;有了进取心,就会付诸行动和努力,埋头苦干、勤勉工作;有了进取心,就会在群众路线实践过程中感到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畏惧、永不退却。

分享到:
(责编:秦华、赵晶)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