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作风建设大家谈

密切联系群众是戒除“四风”的杀手锏

王官喆

2013年10月29日15:1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众所周知,苏联共产党在只有35万党员的时候,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并执掌全国政权,却在拥有近2000万名党员时丧失执政地位并被迫解散。究其原因,最为重要的就是党群关系破裂。一是官僚主义根深蒂固。苏共领导层普遍施行专断而扼杀民主,从而出现权力“真空”,与群众渐行渐远;二是奢靡之风蔓延盛行。大批领导干部言行不一,一方面以无产阶级政党自居,另一方面却极尽资产阶级的奢侈享受,使普通党员的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被严重虚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他还强调,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

那么,同为世界性大党,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能够克服“执政周期律”,而永葆生机、历久而弥新?答案只有一个: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善做群众工作。人们都说,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则是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可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戒除“四风”的杀手锏。

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深化期,党群关系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重大变化。从群众主体的角度看,社会的急速转型,使得原本单一的利益格局变得更为多元、复杂;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利益分配的不均衡;群众法制意识、维权意识觉醒,并不断诉诸网络等新媒体。从执政党自身的变化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幅提升,执政能力也不断增强;过分追逐物质享受,使部分党员干部腐化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这些变化都给群众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调整群众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紧紧维系好、发展好党群干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要体察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毛泽东讲,一切大话、空话都是没有用处的,必须给群众看得见的利益。邓小平同志也曾多次强调,我们制定的政策,首先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诸如收入分配如何改革、环境恶化如何治理、食品安全如何监管、养老难题如何破解等关乎群众直接利益和直观感受的问题,要善于倾听,深刻体察,及时解决,把满足人民眼前的、局部性利益和长远的、全局性利益结合起来。

要创新工作方法,拓宽民主渠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产生、传播和处理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群众工作也应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例如,当下的政务微博、网络问政平台、网上举报投诉中心等,都是拓宽民主参与渠道的有益探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渠道畅通了,才能够网罗民意、集思广益,从而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和群众之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血肉联系。

要加强作风建设,凝聚社会力量。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的总体形象,说到底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干部构成的。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就显得尤为重要。延安整风运动时,毛泽东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可见,党的作风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和社会影响。因此,当前要力戒“四风”,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逐步建立起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长效机制,以良好的作风形象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历下区委党校)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赵晶)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