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江泽林在西咸新区调研时强调,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坚守规划,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多业态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田园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10月17日,西咸新区邀请来自辖区内陈阳寨、钓台、周陵、太平镇、崇文镇的乡镇、村干部和村民等15位群众代表,与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党工委副书记明平英以及空港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泾河新城的有关负责人面对面,就新区发展建设谈想法、提意见。以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工作方法推进阳光、和谐开发。这是西咸新区开展群众路线的主题,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开发区建设中的具体体现。西咸新区两年的发展正在赢得当地老百姓的认同,群众代表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对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诚恳的意见和建议。
议发展:农民迎来新生活
10月18日,73岁的王存发老汉来到新修建的崇文塔公园遛弯。自从泾河新城在崇文镇虎杨村启动征地拆迁以后,作为征迁户,王存发每天都要来看看,见证了从一片荒草地到美丽公园的转变。
“种了一辈子地,都没见到过拆迁补偿的钱。我家5口人,分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泾河新城每月还给我补发200元的养老金,比过去在村里发的90元好多了。”王存发在公园里边转悠边想着以后的日子:“现在老伴和我两个人每月能领近600元的养老金,等公园旁边的政府回迁房盖好了,没事就带孙子出来转。”
与王存发老汉畅想的晚年生活不同,40岁的农民冯永利已经开始到崇文塔公园上班:“我家就在摆渡村,走路十几分钟就能到,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天气好的时候,村里人都爱在这玩,还有不少人在这跳广场舞,很热闹。”
如今,冯永利已经是崇文塔公园的保安队长,队里27个保安全是附近的农民,连自己的媳妇也在公园当保洁。“我们两个人一个月在这能赚近4000元,虽然没有以前赚的多,但是就在家门口,照顾孩子老人都方便,还是很乐意的。”冯永利说。
像王存发、冯永利一样,在西咸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融入崭新的城市生活。在座谈会上,泾河新城崇文镇党委副书记张延生说:“泾河新城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无论是在征地拆迁,还是在新城发展上,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都能到村民家里细致的做工作,让村民对以后生活有信心,当然也就支持新城的发展了。”
不回避:各新城同桌听意见
两年的发展建设让西咸新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在从农民向市民转变的过程中,种种问题也不断困扰着当地群众。
“拆迁后盖的房子都是六七层,现在村里老人多,很多人上下楼不方便,选房的时候都要求分到一层,能不能考虑给多层的安置房安装上电梯?”座谈会上,空港新城小寨村60多岁的村支书查光义率先开了口,“已经征了的地,还有些一直闲置着,荒草长得比人都高,老百姓们都觉得把地糟蹋了,这样对新城的影响非常不好,能不能先合理利用一下,总比长杂草强。”
“同样是拆迁,有的新城进展顺利,而我们村却加盖成风,人们都认为多盖就能多得。原来一二层的普通建筑,现在都盖到了六七八层,有的甚至高达十层,下面一层的房门压得都开不开,没人敢进去。加盖房子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弄不好就会倒塌伤人。我建议征迁政策还是要改一改。”沣西新城钓台街道西张二村党支部书记、村长张为省直指新城发展矛盾最集中的征地拆迁环节。
泾河新城崇文镇虎杨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则更多地反映了村民们对以后生活的担忧:“征地拆迁让村民们手头一下子有了很多钱,以后还有门面房,这跟以前种地完全不一样,可以后怎么办大家心里没谱。我现在成立了一个公司,想带着村里人致富,还希望凭借西咸新区的力量,给我们一些培训和支持。同时能把村里的娃娃好好培训下,让他们能适应新环境。”正是在泾河新城,崇文镇的部分村民已经开始在家门口的崇文塔公园上班,在秦龙现代生态创意农业园的玻璃温室里修建无土栽培的辣椒、黄瓜。
围绕征地拆迁、加盖风、幼儿园小学配套以及村民培训指导等一系列与当地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15位代表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代表话语中透出的真诚,让座谈会有了良好的开端。五龙舞西咸,五城赛变化。而当发展的问题被群众代表们亮在管委会相关领导面前时,座谈会又成了一次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各个新城的工作是否有效,有了来自群众的评判。
重实效:建立县乡村利益共同体
“今天群众代表们提了24条意见建议。说实在的,代表们说的都很委婉,很客气,但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也非常大。”面对群众代表,明平英也敞开心扉:“有些意见在前两次公民代表走进西咸新区的活动中也提到过,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有些是我们能做到,但没做好,甚至没有做。比如说幼儿园和学校,跟回迁房建设同步的问题,这本来是我们建设时应该考虑的,却被老百姓提出来,就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先,做到位。对于群众代表提出的意见,我们要对号入座,属于哪个新城的,哪个新城就要给群众有一个交代,在年底之前我们会一个新城一个新城去督办。”
对于新城中征地拆迁中的加盖风等问题,王军当场表示,“为什么有的新城没有加盖,而有的新城加盖成风、屡禁不止,这是值得研究的。群众没有提到要提高补偿标准,而是更在意公平。我们应该对西咸新区五个组团拆迁政策、执行情况做一个调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政策,包括征地拆迁的程序、宣传培训的程序等等,用政策来保证在征地拆迁这个环节,不让老实人吃亏。”
而要真正让当地群众在新区开发建设中获益,王军认为,需要县、乡、村共建西咸新区,形成利益共同体。“如何让当地群众就业,是代表们反映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认为当地群众就是开发建设的主体,西咸新区五个组团要和当地群众、当地政府组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开发。群众能办的事情尽量交给群众办。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新路径:把好事办到群众心里去
群众路线是什么?用查光义的话说就是:“空港新城的工作人员能够深入群众家里做工作直到半夜,能够站在村子里帮村里人抱娃娃,能够把空港新城的未来说给村民们听,画给村民们看,和村民们商量着办,这就是群众路线。”
在王军看来,西咸新区的发展与群众路线的开展一脉相承。“与以往的开发区不同,西咸新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要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而新的城市化道路首先就是人的城市化。我们一定要确立当地群众是新区开发主体的地位,把好事办到群众心里去,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失败的。”
面对群众代表们对农民未来生活的担忧,王军表示,“代表们的发言很有启发性。过去我们做规划,总是讲产业要高精尖,要引入大企业。而适不适合群众就业,却考虑的不够具体。我们加强农民就业培训的同时,一定要为群众寻找适合的就业门路。比如有代表讲的建设一些集贸市场、商业街,产业定位不一定高,但却能很好地解决当地30岁至50岁人的就业问题。这才是站在群众立场上来开展工作。”
群众立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开发建设中每一个项目的出发点。“群众反映的学校、社区办公用房、多层没电梯不适合老人上楼等公共服务配套缺乏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也反映了有些工作在开展时,并没有充分从群众立场考虑问题。”王军说,“应当考虑和当地政府、村民协商,适当提高标准,哪怕压缩一点面积,把电梯装上,群众也是赞成的。”
而对群众感情的尊重则是乡土中国向城市化迈进过程中,最具人性化的一面。说到土地撂荒,查光义曾一度落泪,这是中国农民对土地深厚感情的一种表达,也是新区建设的动力。座谈会上,明平英对四个新城的相关负责人提出要求:“土地征用后,项目进地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长达一年时间,但是不能让土地长荒草,寒了老百姓的心。可以考虑搭建临时市场方便百姓生活,或者先绿化起来美化新区环境,让老百姓感受到新区新变化。”
面对15位群众代表,王军承诺:“把大西安建到你家。”这是当地群众的期待,也是西咸新区努力的目标:就是要把西安的生活标准、生活服务,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覆盖到西咸新区的农村,通过优美小镇建设,让这里成为大西安未来生活品质最高的地方。
面对与会各新城管委会领导,王军特别强调,西咸新区的群众路线活动,就是要坚决站稳群众立场,切实增强群众感情,掌握群众工作方法,做好相关政策信息公开,畅通与群众沟通渠道,消除群众顾虑,保证让群众得到实惠,共享西咸新区开发建设成果。(王睿 苏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