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河北日报:常用“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

袁浩

2013年10月10日08:46  来源:河北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为政者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总的来说,在我国历史上,崇公、尚公是主流。儒家主张:“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以异也”;墨家认为应该“举公义,辟私怨”……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心为公者被世代传颂,一心为私者则为人所不齿。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将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作为对党员干部政德的基本要求,把崇公、尚公的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因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举一例。大家知道,毛泽东同志是嗜好抽烟的。上世纪60年代,有工作人员打听到国外有种带嘴儿的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便委托外交部购买了两打,并打算从“公烟”招待费中报销这笔开支。毛泽东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认为公家的就是公家的,个人的就是个人的,这烟钱只能从自己的收入中开支。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吃了拿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老一辈革命家公私分明的高贵品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杨善洲等英雄模范人物,无不以克己奉公、一心为公的精神境界和实际行动,树立起了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现实当中,少数党员干部党性松弛,作风不正——— 或者违背党的宗旨,由人民公仆蜕变为官老爷;或者追名逐利、贪图个人享受,热衷灯红酒绿;或者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种种不良作风和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甚至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先私而后公,有私而无公。

古语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走上领导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面对各种侵蚀和诱惑,就要面对公与私的考验。重公还是重私、为公还是为私,不仅决定着个人党性的强弱、作风的优劣,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好坏和事业成败。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经常拿起“公与私”这把尺子,量一量自己内心是否能够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情所困,不为私利所惑,量一量自己在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并在此基础上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如此,就一定能“量”出坚定的党性、优良的作风、兴旺的事业。 

分享到:
(责编:王金雪、谢磊)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