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月随礼就把工资‘随’掉一多半,现在风气正了,经济负担也减轻了。”重庆市巫山县县委办公室一名干部感叹。2011年以来,该县对干部作风整顿实施系统设计,打出了作风大整顿、干部大测评和民意大调查的“三管齐下”组合拳,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实现了群众满意度提升。“党群干群之间架起了连心桥,群众满意度有了晴雨表,全县干部队伍清廉务实为百姓的氛围更浓了。”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
暗 访
抽调非本籍干部督查作风建设,通报批评109人
29岁的冉建平是重庆市垫江县人,在巫山县庙宇镇党政办工作。2011年9月,他被抽调到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县委干部作风整顿办公室,负责对干部作风进行暗访督查。参与此项工作的,还有另外11名干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不是巫山本地人。
按照安排,冉建平所在的江南组负责对巫山县长江以南的12个乡镇进行督查。“日常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对上班纪律进行暗访,二是对干部作风进行入户调查。”冉建平说,“刚开始的时候问题较多,主要是违反上班纪律和履职不到位,比如有的干部在上班时间外出买菜。现在更多的是围绕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督查干部履职的态度和效果。”
“本地干部亲戚朋友多,抽调非巫山籍的干部,有利于暗访结果的真实客观。”县委督查室副主任李贤金表示。该县已对有违反上班纪律、履职不到位等表现的109名干部在全县予以通报批评。另有4名镇村干部因设宴收礼被免职。
“在暗访中,对于群众反映的困难,督查组也会尽力帮助解决。”李贤金介绍。今年5月,江南组在走访中了解到龙溪镇群众的饮水项目资金存在缺口,组内几名干部积极帮助与县有关部门协调,目前已落实了资金。
测 评
“三百”干部接受打分,18名因“垫底”被免职
自2011年起,巫山县根据本地实际,把测评的重点放在了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中层干部身上,创新开展了“三百干部大测评”。据县监察局副局长黄裕萍介绍,巫山每年选择100名部门中层干部、100名乡镇(街道)中层干部和100名村(社区)干部,采取集中评议、日常评议和社会评议的方式进行公开评议,按100分制计分,三种方式的权重分别为20%、30%和50%。
按照上述标准,全县1911名符合条件的干部被纳入“公开评议干部库”。在评议开始之前,有关部门会将被评议对象的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在评议过程中,县里专门组建工作组,并特邀社会监督员对测评活动进行全程监督。在保证测评结果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县委将测评排名前10位的乡镇(街道)、部门中层干部,纳入县管副职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排名前10位的村(社区)干部,承诺公务员考试给予优先录用权;对同类排名后三位的9名干部给予免职处分。
2011年至今,巫山县已对18名测评“垫底”的干部进行了免职处理,对3名成绩优秀的干部进行了提拔。
调 查
两年发放问卷30多万份,提供决策参考167条
“您好,这里是巫山县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请问能耽误您几分钟接受一下访问吗?”下班时间已过,巫山县民调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工作人员从电话号码样本库中随机抽取拨打该县竹贤乡一位农村居民的电话,就道路是否通畅、看病是否方便等10个问题对该村民进行了电话调查,并在电脑上同步录入。
2011年,巫山县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社会热难点问题和干部作风等重点,设置了8大类90项民调指标。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谭明斗介绍,除电话调查和入户走访,县民调中心还开展了街头问卷调查,两年来已发放问卷30多万张。
针对民调发现的问题,县委组织专人妥善处理。同时,严格奖惩。对单项和综合得分低于60分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纳入县管领导干部日常考核;对连续两次排名后3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
2011年以来,全县共开展民意调查9次,受访群众近7万人次,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参考167条。1名乡镇党委书记被免职。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08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