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90多岁高龄的开国将军夫人龚全珍有“五面镜子”:第一面是丈夫甘祖昌将军,第二面是英雄模范人物,第三面是名人伟人,第四面是身边的好人好事,第五面是共产党员的标准。这五面以人为鉴的“镜子”,既可观照自我,又可“荣镜宇宙”,生动地映照出这位将军夫人不慕虚荣、不图享受、甘愿陪伴丈夫回乡务农的节操品质;生动地映照出这位农民妻子扶贫济困、大爱无疆的平凡而又感人的一生。
自古以来,镜子就是人们的必需品,折射出五彩斑斓的人生世界。镜子的种类很多,功用也很多。“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是以铜为镜,起到审美和修饰的作用;“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这是以佛理为镜,起到“拂拭”身心、达到肉体与精神上不离佛家大境界的作用;“重重摩挲嫁时镜,夫婿远行凭镜听”,起到可卜、可听的作用,所谓“怀镜于通衢之间,听往来之言,可占休咎”。镜子还有警示作用,如《红楼梦》里的贾瑞由于一味贪恋“风月宝鉴”中的浮华美色,错把索命鬼当成梦中情人而一命呜呼;古希腊神话中的美少年纳西塞斯疯狂爱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迷失自我并为此殉情。
以上种种,都是“以物为镜”。而主张“以人为镜”者,历史上最典型的要算唐太宗李世民了。他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他备了三面镜子:“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正是这“三面镜子”的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书写了“贞观之治”光彩夺目的篇章。可见,镜子除了能照出自己真实的容貌、外表的美丑以外,更重要的是“以往古为镜鉴、以未来为针艾”,照出自己内心世界的缺失,照出自己修为上的不足。
现在,龚全珍老人的“五面镜子”同样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在这位耄耋老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她一生艰苦奋斗、安贫乐道,做了很多,却始终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她每天都过得很有意义,却始终督促自己要过得更有意义;她是一位时刻不忘使命的共产党人,却始终认为离丈夫临终前的嘱托还有距离。在老人身上,既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又有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母性光辉。她有血有肉的事迹、有情有义的精神,就像一面可照、可听、可察的镜子。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经常照照自己的理想信念牢不牢、宗旨意识强不强、党性修养好不好、道德品行正不正,照照离党的要求有多大差距、离人民期望有多远,从而转化成为党工作、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们每天照镜梳妆,应当学会思考。”龚全珍老人的“五面镜子”,就为我们留下了怎样永葆本色、永不掉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