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作风建设大家谈

党性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上闪光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感言

常松

2013年09月23日15:1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当年摄影师的怀旧视角,再现了40多年前周总理在河北老区一个小山村的工作片段。虽没有“大腕”云集的明星阵容,也没有豪华制作的视听冲击,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和刻意设计的煽情,仅仅是最简洁、最低成本的影视表现手法就足以令观者“眼泪再飞一会儿”。盘点这些“泪点”,几乎都是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的生活点滴,但正是由于影片对这些历史瞬间进行了原生态的捕捉,使得历史真实得以还原,情感力量得以释放,形成了最具张力的渲染,让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滋养于群众沃土的党性光辉透射出来,照亮了受众的灵魂。

毋庸置疑,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为民情怀、高尚党性和人格魅力是永恒的丰碑。任光阴荏苒、世事变迁,翻开那段历史,就是在接受一次荡涤尘埃的心灵洗礼,就是在汲取让我们党永葆青春的精神力量。那么,在这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党性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思想内核?影片用独特的影视语言给出了注脚:民本、唯实、担当、挚爱。

从序幕中的与公社干部双手相握,到结尾时的簇拥在社员中间,周总理尊重、爱护群众的镜头贯穿全片,衬托出以民为本的主题。民本,一个区别于官本的概念。在我们这个曾经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统治的国度里,官本位思想可谓根深蒂固,历朝历代的执政阶层以此树立权威、维护统治,读书人以此作为寒窗苦学、求取功名的精神支柱,老百姓对此也无奈地接受。直到共产党人建立了崭新的民主制度,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宗旨,始终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民本位思想也就成了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身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同志以民为本,与民同心,和普通百姓共同着喜怒哀乐,毫无例外地把自己当成人民的一份子。他被一个老光棍儿村民称兄道弟,为双脚浮肿仍坚持上课的山村教师穿鞋,从这些细节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个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但是,当我们为之感奋的时候,也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已经不同程度地背离了人民的期待,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残留着官本位思想,没把自己等同于“民”,而是自居为“官”,他们的行为遵循着官场规则,他们的追求遵循着官场秘笈,他们的价值观是当官谋利和对更高官位的争攀,他们的处事原则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深埋于他们心中的是对绝对权力的崇拜。这样的党员领导干部也就不可能放下“官架子”,“屈尊”与老百姓“混”在一起,也就不可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接地气”的指示精神,即便有下基层、微服私访的情节,也只能是从官本位出发的作秀。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党中央将为民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要求的重要意义。

贯穿全片的第二个主题是唯实。周总理的四个昼夜分别可以概括为“四实”:追问实、踏查实、反思实、解决实。为了解“大食堂”伙食的实情,他亲自“下厨”在锅里搅起一勺树叶糊糊以看究竟,细细嚼碎难以下咽的“混合面”窝头以求找到社员们所说的拉不出屎的感觉;为搞清楚农业生产的实情,他敞开衣襟、挽起裤管与社员们一起栽种地瓜;为找到“大锅饭”的症结所在,他彻夜不眠逐页逐条研究、记录“坏分子”们交上来的意见书。通过这些感人场景的叙写,在观众面前展开了一幅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画卷。这画卷没有恢弘的架构,没有张扬的情节,但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使人感动不已。长期以来,正是有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我们党才能在革命斗争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修正航向,也正是因为曾经违背了实事求是才饱尝苦果。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军号角,再一次将实事求是作为兴党强国的决定因素,将求真务实作为群众路线的重要支撑。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将唯实二字牢记在心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因为,这是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影片中有这样一组画面:周总理凝望着夜空,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我是国务院总理,老百姓生活出了问题,我要负责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示了一个大国总理、执政党领导人的历史担当,也道出了这样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无论领导干部的级别多高、权力多大,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都是一个劳动岗位,都应该有与其职责、权力相匹配的担当。简言之,就是职务越高、权力越大,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认真履责、勇于担当,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党性原则,只有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才能在掌握权力的同时多几分对职责的敬畏,才能从职业操守的角度顺民意、解民忧,才能自觉地让个人意志服从服务于一方群众福祉,才能在离任时收获真正的“万民伞”而不是讨债群众的请愿“挽留”。

片中还有一段周总理与邓颖超同志以及与普通群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戏份”,讴歌了这对革命夫妻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挚爱,也彰显了伟人所具有的博爱。片中对周总理的脚部有两次特写,一次是在刚到小山村时,周总理看到公社干部准备了一桌招待餐,把跨入门槛的脚收了回去;一次是了解到连弟奶为表心意用全部积蓄做了一顿白面面条时,周总理的脚坚定地跨进了门槛,他说道:如果我们不吃,老人家将来会生活得不快乐。两个特写让周总理对形式主义的厌恶和对群众全身心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影片对这些细处的刻画,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爱,应该成为党性原则的关键词。要成为受人民群众爱戴的党员领导干部,首先应该做一个忠于爱情、有爱心的人。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贪腐官员都存在包养情妇的问题,试问:一个背叛爱情、家庭的人,又怎能爱党的事业、爱人民群众?!

影片的结尾交代了一个历史背景:这个小山村在全国率先取消了“大食堂”,中央也因此调整了相关政策。这让观者在擦干热泪之后陷入了冷思考:一个小山村改变了中央政策,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的偶然?如果没有周总理的严谨求实,没有社员们在会上的“放炮”,这个严重违背实际的政策还将延续多少年?虽然历史不容假设,但如何完善民意上传机制却是当前亟需做的实事。将群众的公共诉求反馈到执政层面,仅仅靠目前的信访制度和干部下基层体察民情是不够的,当然,更不可能依靠所谓的意见领袖。近期各地警方的重拳“砸谣”充分说明,一些网络大V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将成百上千万的“粉丝”作为其赚取名利的工具,甚至以个人意志裹挟民意,将来很可能以此要挟党和政府。在此,我们为整治网络乱象的一系列举措叫好!同时,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建立完善民意上传长效机制。一方面,增加人民代表的基层群众比例,加强对人民代表反馈民意的绩效考核,使其真正成为各行各业、各地区的民意代表。另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权力下放、政务公开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尽可能落实听证制度。此外,掌控网络媒体这一阵地,建立规范的民意调查机构和高效的网络民意平台,做到事前征求群众意见、事中听取群众建议、事后重视群众评价。(作者单位:公安部消防局装备处)

分享到:
(责编:权娟、赵晶)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