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第一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反“四风”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在认真地进行查找问题、征求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落实整改等活动。使各地“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不少地区、单位和个别领导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在涉及反“四风”问题上沉不下去,收不上来;夸夸其谈,没有内容;浮于表面,不敢深入;只说不做,流于形式。看似认认真真,实则瞒天过海,不了了之。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在征求意见中沉不下去,意见和建议就不可能收集上来。在反“四风”活动中,各地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基本上都制定了征求意见表,向上级领导机关、平级其他机关、下属单位、服务对象、普通群众发放了征求意见表,对本届党组织和本届领导班子的工作进行查找问题。但很多单位只限于将意见表发放下去了,对是否发放到位了不清楚,并未深入基层去实地进行组织和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只有全填写好的、全选择好的项目填写,就是在全部都是选择问题的选项中也是选择最轻的那一个选项。上级组织和领导不出头,只是发了张征求意见表,哪个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会“笨”到自认为是真的要提意见和建议呢?给大家的感觉就只是走个过场要个形式摆了。最后表格纸张收了一大堆,意见和建议没有收集上来,倒是收集上来了一大堆好话、废话。
在查找问题的过程中,夸夸其谈,没有内容。在文件中、会议上,文件很长,会议讲话稿也很长,心得体会也写了一大堆,但都是一些官话、废话、套话。文件也是一级抄一级,一级套一级的,没有更多自己的内容,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打印出来十多页,最多就是加了自己这一级的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名单。会议上是照本宣科、夸夸其谈,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闻之无味,讲话者如同嚼蜡,与会者也听得迷迷糊糊,磕睡翻天,更有甚者玩玩手机、看看小说。出现此种情况是会议的内容大家通过文件已经知晓,而台上还是要照本宣科。还一直讲每年都在讲的内容,都已经讲了无数篇,了无新意,没有新内容,又怎么会引起与会者的兴趣?
在深入查找问题中,浮于表面,不敢深入。有很多同志在查找下属的问题时头头是道、面面俱到,但在查找自己的问题时却浮于表面,不敢深入。在点问题时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官僚主义思想作祟,认为自己是领导,自己是上级,问题查多了找深了会给别人留下把柄,对自己的仕途不利,会让下属下级看轻自己,对自己的威信产生影响。所以能避就避、能躲就躲。实在避不开躲不过必须要说时也只是从表面上点一下,不去深入追究思想根源,不去查找存在问题的实质。开会讲话稿由别人代写,整改措施由别人代做,自己只是身入心不入,嘴动心不动,只是走个过场不管效果。
在破“四风”查问题中,有很多同志只说不做,流于形式。文件中决心很大,会议上要求很高,讲话中诚诚恳恳。体会里洋洋洒洒。看过程那是非常认真、非常扎实,文件整了一大堆,措施定了一大堆,会议开了无数场,最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上级检查时也是只看表象,文件有没有?措施定没定?整改有没有定人定时间落实?再找几个基层“群众”问一问。这检查后的评价就会很高、效果就会很好。措施挂在墙上,文件放在文件柜中,实际情况却是一切照旧,问题还是原来的问题,没有任何改变,使整个教育流于形式,达不到上级的要求和效果,最后成了用形式主义来解决形式主义。
要真正的解决“四风”问题,必须下苦功,下狠劲。不然难以见到真效果,特别是各个单位的一把手必须带头将自己摆进去、沉下去、带头做,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解决“四风”问题一把手是关键。本地区本单位教育效果好不好,教育落实实不实主要在一把手重视不重视、有没有决心。如果一把手都浮于形式,那么教育就不可能真正深入下去,“四风”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只有解决一把手思想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真正把工作重心放在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群众困难上面,不要一味追求政绩效益,那么群众路线教育的效果就会显现出来,群众也才可能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