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事业成功与兴旺的传家之宝。浪费,则是长年形成的沉疴顽疾,如不彻治,贻害无穷。目前,杜绝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公务浪费,就要学会持家过日子,自觉把“公务”当“家务”,把“大家”当“小家”,始终坚持勤俭持家。
勤俭持家,就是要能“过”。“过”,就是要算计。各级党政机关,每年的经费保障都是有限的,而日常各项工作的开支却是无限的。如何把有限的经费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作、服务群众,这就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的“当家人”、“一枝笔”要学会过日子。“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过日子,就必须精打细算,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要心中有数;过紧日子,就必须算计,一分钱掰开花,花在刀刃上,用在必要处。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沙淘沙。建设一个美好单位,一靠奋斗,二靠节约,而节约的关键,就是要能“过”,就是要把自己当主人,把单位当家过。过好小日子,充实大家庭。只有这样,才能感到满足,也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勤俭节约,就是要会“抠”。紧紧手,年年有。“抠”,作为方言,表示小气的意思,不被多数人喜欢。但放在各级政府机关,用在节俭上来说,“抠”却显得意义非同。勤俭节约坚持“抠”,一是要从“嘴”里“抠”。就是要合理安排接待,杜绝公款吃喝,防止变相消费,达到招待和消费大幅缩减的目标。二是要从“脚”上抠。就是要加强公务与公用车辆的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克服公车滥用、私用的不良现象;就是要严格会议会务的规模与形式,杜绝会议背后的浪费与公款旅游行为。三是要从“手”中“抠”。就是要浓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风气,养成人人节约、点滴节省的习惯;常思创业之苦,常忆起家之辛,常想教子之言,言行一致见行动;坚持领导带头、群众自觉;就是要把从手中“抠”出来的经费、资源、资产积攒起来,集中办好服务群众的事情。
勤俭节约,就是要善“简”。“简”,强调的既是内容的“简单”,也是形式的“简化”,更是过程的“简洁”。我们常说,最简单的也是最有效的。实际工作中,往往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那就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问题一复杂,就要搞形式,就会伴随铺张与浪费。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政治局就狠抓落实、抓出成效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与严厉措施;不正之风得到好转,不良习气有所收敛。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就要从党委抓起,从领导干部做起,坚持重“简”从实。就是要不搞形式。既不轰轰烈烈,也不彩旗招展;既不软磨硬泡,也不全身服务;既不轮流坐庄,也不一字“剪彩”。就要改进作风。多下基层多调研,多写“撕下伤疤流出脓”的真话、实话,少写空洞无物的官话、套话;让党委掌握实情,让领导认清本质。就要改进会风,坚持勤政理政,勤学善思,汇报不念稿,开会讲实情,一次会议,一个内容;一条措施,一个效果。就要改正党风政风。务实不务虚,多调研论证,少盲目上马;重长远利害,轻一时之名;抓过程细节,不投机取巧;坚持成本,突出效益。
勤俭节约,就是要通“和”。家和成事兴,人和生意旺。中国文化的精髓,突出的一点就是“和文化”。强调的既有“和而不同”,还有“和则相通”、更有“和为贵”,追求的是“融和”、“和美”与“和谐”的荣进共赢。这是一种价值理念、精神诉求与思想观念。用在勤俭节约上,就是要增强信任,体现尊重。避免因重大问题、重点建设、切身利益等带来的信任危机,造成工作的重复与工作的被动。就是要求同存异、互相包容。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知人善用,成人之美;可以有分岐,但不能有排斥;可以有意见,但不能有打击;避免因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造成的人员流失与人才浪费。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五指有长有短,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人有各式各样,但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份责;亲疏远近、好坏之别,只能形成“小圈子”、“小团体”,背离了民心,败坏了风气;只有五指并拢,才能形成拳头;只有五指协调,才能伸缩自如;只有形成力量,才能建设一个美好的单位。
(作者系吉林大学农学部党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