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法官郭兴利在办案途中。 |
23年办案“零差错”
今年夏天格外热,郭兴利也格外忙。作为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开封法庭庭长,最近这两个月,他手里就接办了11宗案件。每办一起,他都是沿用老办法——身背背篼直接进村入户。
年头长了,当地老百姓都称他“背篼法官”,说他是铁脚进村,俯身为民。
郭兴利的背篼上口宽敞,好装国徽、标志牌,下端小,装卷宗安全。他与同事们跑乡镇、跑村组,在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工厂学校,背篼一放,国徽一挂,几张桌子一搭,甚至几块石块一垒——开庭办案。
这“背篼”还真管用。23年里,郭兴利经办了3000余件案件,创下了审判、执行23年“零差错”的纪录,同时,调解撤诉率达100%。
法庭设在百姓家门口
开封法庭承担着原开封区、武连区、元山区共15个乡镇的调解、审判等工作。距离法庭最远的村组超过100公里,山高坡陡、道路崎岖,老百姓到法庭办事几乎全靠步行。一次,一对身体孱弱的老人怀揣干粮摸黑赶路,走走歇歇,30多里的山路,耗费了将近7个小时。望着两位疲惫的老人,郭兴利眼睛湿润了:“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解忧,为什么不能最大限度减轻老百姓的诉讼负担呢?”
他与法庭内的同事商量:“能不能把法庭设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到案发地开庭,减轻老百姓的奔波之苦?”此举得到上级的支持。从此踏上了巡回审判的路,开始了他的“背篼法官”生涯。
7月初,开封法庭接到碗泉乡庙弯村一桩离婚案,当事人双方原本说好到镇法庭调解,谁知开庭头一天,被告电话里改口不来了:“老婆要休我,这在村里已经够丢人了,还要到镇上去招人显眼,太没面子!”郭兴利没有怪他,爽快地回答说:“我们上门来!”
第二天,郭兴利带着同事来到庙弯村,找到被告家,准备在当地进行调解,不料,被告还是躲了。有乡邻抱怨,这小子太不像话!郭兴利笑笑说,没关系,他的心事我理解。过了几天,他又和同事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就这样,一趟又一趟地跑,最后调解的那天,从早上开始,一直忙到下午。在他耐心的说服开导下,最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把当事人当亲人
把当事人当亲人,“背篼法官”对群众的爱心不仅仅表现在办理案件上。
8月16日,郭兴利再次踏上下乡的路。日头很毒,郭兴利一路不停地抹掉脸上的汗珠子,却不断加快脚步。急啥?他心里惦记着公店乡荣光村村民涂光户。
老涂是他的案件当事人。2008年4月25日,老涂受雇到公店乡荣光村八组修房子,被掉落的预制板砸成重伤。工伤事故虽得到及时、公正的调解,但老涂受伤至今瘫痪在床。天气这么炎热,涂光户成天躺在床上行不行?郭兴利惦记着,一早就往荣光村赶。
老涂坐在轮椅上,两人一见面,郭兴利就放下东西蹲下来替老涂捏腿捶肩,老涂赶忙说:“哪能让你哥子动手,还是用你送的电动按摩器吧。”
原来,当时案件调解完,郭兴利看到涂光户被病痛折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突然想到侄女送给自己治疗腰肌劳损的一台按摩器,赶紧跑回家拿来送给涂光户。随后,郭兴利跑社保局、民政局,给涂光户落实了低保,申请了民政救济。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2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