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作风建设大家谈

好干部不能当“褪色的奖状”

冯佳

2013年08月21日17:1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20字画出好干部“标准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和人民对好干部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但培养好干部易,“保养”好干部难。利益诱惑、职位升迁、退居二线是好干部最容易“褪色”的“敏感期”,怎样做到“不褪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

两袖清风,利益诱惑面前不褪色。一些干部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但在权、钱、色面前腐化堕落;一些干部在平凡工作上勤政务实,但一到了关键岗位、关键时刻就抛弃了信念、忘记了宗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内在的名利观不正。表里“颜色”不一,日久天长怎能不褪色?“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说的是天下人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世人皆有名利心。然而,每个人对名利有不同的解读。当今,一些党员干部将名利理解为名誉、地位和物质利益。他们整日追名逐利,将个人私利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个人谋利多少作为成功与否的标准。他们的行为给“党员干部”抹了黑,影响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好干部应树立这样的名利观:这种名是一种“清名”,这种利是人民的利益。

一心为民,职位升迁之时不褪色。“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每位领导干部的职位升迁都源于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汗水、接受组织的培养、通过人民群众的检验,然后才能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但是有些干部在升迁之后迷失了方向,丧失了信念。一些人急功近利要进步,患上了“浮躁症”,一些人沾沾自喜止步不前,换上了“自满症”。要克服这些“升迁后遗症”,就不能不树立正确的“官念”。对群众利益“锱铢必较”,对自身利益看淡得失,时刻用高标准提醒自己,始终用严要求约束自己,面对诱惑有气节、手握权力有畏惧,这才是一个好干部。

永葆党性,退居二线以后不褪色。党员干部总有一天要退出领导职务,但仍是党的队伍中的一员,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能退休,模范作用不能退休,廉政形象不能退休,党性修养不能退休,中国梦的理想追求不能退休。从“戎马倥偬”到“卸甲归田”,从“门庭若市”到“车马稀疏”,环境、角色、心态都在悄然发生变化,不少干部心理上会有失落感。怎样做一辈子的好干部?这就要以优秀的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干部杨善洲为榜样,就要及时调整心态、发挥余热,努力做到“离位不离岗、退位不退志”,在二线岗位做出一线成绩。一生坚守崇高事业,一生不放松党性要求,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一个铭记在百姓心中的好干部。

(作者单位:山海关区委组织部)

分享到:
(责编:乔业琼、赵晶)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