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以来,红花岗区吹响了以“民情大走访、民生大改善、民心大联结”为主要内容的“三民”活动的号角,全区3000多名机关干部作为群众工作“特派员”,开展了民情大走访活动,广泛收集民意、诉求。
拜群众为师
只要我们肯用心,就有时间去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肯用情,就能为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遵义市政协副主席、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感慨地说。
红花岗区河北井社区充分利用“三民”活动这个载体,用情办实事、用心暖民心,先后实施优化了一批惠民项目。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河北井社区却将“免费午餐”端上了困难居民餐桌。河北井社区居民陈吉光和老伴在社区内的开心快餐店吃完快餐,把两张免费就餐券交到了快餐店老板邓品忠的手上,没付一分钱就走了。原来,社区干部通过“民情大走访”,了解到有13户低保户、15名残疾人和6户困难群众共72名居民生活困难,吃饭问题都面临接济边缘。民以食为天,解决72名生活困难居民的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社区及时与一快餐店爱心老板邓品忠协调,共同开启了“免费午餐”计划,经费由社区出大头、店方出小头。
在“三民”活动中,广大干部冒严寒、伴春风、顶烈日,纷纷走进家庭经济困难的群众、残疾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群体,以及党员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等家中,以群众为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摸实情、找问题、听建议”,寻求解决难点问题的办法。
干部每走访一户,都要发放民情联系卡、民众服务卡和民困帮扶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利益诉求进行统计、分类、登记造册;对群众提出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民事进行分类汇总,录入《红花岗区“三民”活动民情、民生、民心工作台账》,截至日前,建立民情台账181本,发放民情联系卡19500张、民困帮扶卡12577张,民众服务卡91000张。
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红花岗区现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近两万人,且大多集中在民办学校就读,与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学生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单一,学习、生活环境有待提高。区“三关爱”办了解到情况后,经多次实地调研,决定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多且较为集中的民办学校——云升小学为示范点,出资2万余元为云升小学配备了书柜、电脑、乒乓球台、跳棋、军旗等设备,还筹集了价值1万余元的书籍,解决了该校387名学生阅读及活动无场地问题。
金鼎山镇野里村是红花岗区5个贫困村之一,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之前,金鼎山镇野里经平阳到高桥公交车因路线未被正式批准而被取缔,造成野里村、岩塘村等地约1.5万群众出行难,蔬菜运不出去,这些成为制约村民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野里村工作组组长董其卫等驻村干部在实地踏勘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相关单位,拟定具体的方案,并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在市委组织部的大力协调和支持下,高桥经平阳坝到野里的公交车已于今年6月20日通车。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于渔。在舟水桥街道办事处镇隆社区,社区干部深刻认识到,就业是民心之本。在“三民”活动中,社区创造性地建立了就业示范街、就业示范亭等载体,为失业人群打造就业平台。社区居民黄鑫参加就业培训后,在社区帮助下自主创业。现在,黄鑫的生意越做越好,开了3个超市,成为社区创业示范户和创业明星,还获得了3500元的奖励。仅今年上半年,镇隆社区就为辖区200余人找到了工作,帮助他们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针对大走访中收集到的民生信息,各单位、部门分别列出任务,提出措施,尽快完成。自开展“三民”活动以来,各单位、部门认真已着力解决了162件群众反映民意诉求,投入解决的资金达700余万元。
与群众结亲交友
说群众话,做群众事,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红花岗区不断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行“结交、结友、结亲”“三结”联心工作机制,实行每名干部与30户群众“结交”,选择10户群众作为“结友”,以贫困群众、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为重点对象进行“结亲”,把结交基层群众、建立长期联系作为“三民”活动的重要内容。
7月23日,烈日当空,深溪镇龙江村党委书记杨建再一次来到向阳村民组,看望他的帮扶对象谭书强一家。谭书强去年不幸摔成重伤,多年的积蓄很快花光,一家人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龙江村“三民”工作站的干部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向全村发起倡议为谭书强募捐。同时,镇里补助一万元。随后,村里又为他办理了低保手续,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见到杨建,谭书强的妻子李德英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920名党员干部主动与1380户生活困难户结成“结亲”对子。
今年3月,红花岗区45名副县级以上干部集体加入遵义市社会义工协会,成为一名普通的义工。“要通过服务群众来转变作风,树立形象来密切干群关系,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让党群关系更融洽、社会更和谐、人民感到更幸福。”红花岗区委书记王进江说。(记者 唐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