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有些干部抱怨群众觉悟低、素质差,不配合工作。请问:你深入群众了吗?你了解群众吗?你和群众的感情到底如何?”
“人民群众是衣食父母”、“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诸如此类的话,相信很多干部都会说,但是说说容易,做到位却难。现在,有极少数干部工作中一遇到阻力,就怪罪群众素质差,甚至视群众为“刁民”。
这些干部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的权力是老百姓给的,自己只是在给群众“打工”。说到底,这样的干部是把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在长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而别说平时真心拜群众为师,就是遇到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时,也做不到及时去了解民情、民意,坐下来听取民众的疾苦和诉求,然后拿方案、出实招,满腔热忱地排民忧、解民难。一些干部甚至用粗暴的方式对待群众的合理诉求,从而激化矛盾,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一旦深入到群众之中,并真心实意以群众为师,就自然会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拿措施、定办法,并从群众中吸取无穷的智慧,从而更加对人民群众充满敬畏之心、感激之情。当遇到矛盾,特别是处置冲突事件时,就不会动不动就采取简单粗暴的举动了。
如今,社会矛盾、利益诉求和人们的思想呈多元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密切联系群众,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试想,在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管道空前繁多,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要想封闭信息,不让不同的声音发出,不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无异于“捏着鼻子哄眼睛”,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应该把真相原原本本、老老实实地向群众讲清楚,并把面临的困难和准备采取的对策告诉公众,然后“不耻下问”地征求“衣食父母”的意见。惟如此,才会以真诚换真心,使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地共度时艰、共克难关。刚刚去世的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说得好:不怕老百姓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老百姓的话;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会听话。
促使干部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有赖于干部考核制度的完善。要从制度上着手,改革干部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群众的发言权和份量,使官员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心中始终装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建立起了这样的机制体制,方能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并使之成为官员终生恪守的官德。如此,才能让官员真正接上地气,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从而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