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編者按】黃鶴雲,這位1969年生於江西萬載的前總裝備部某基地試驗部副參謀長,正像大漠深處的一粒沙,單純、堅毅,也永遠離不開他眷戀的這片沙之海。

大漠深處一粒沙
——追記總裝某基地試驗部副參謀長黃鶴雲

    一說起黃鶴雲,陪護他到最后的戰友劉永勤,這個40多歲的軍人,沒幾句話就當著我們的面痛哭起來,想說的話就好像混著眼淚都吞進了肚子裡。“去年10月14日凌晨四點,黃鶴雲突發腦溢血倒下時,我們趕到他家,看到的,是撒了一地的方案稿紙……”
  第一次搶救手術后住院的幾天中,黃鶴雲躺在病床上,經常將手高高舉起,或攥成拳頭,或用力緊握妻子和陪護戰友的手,仿佛顯示著自己戰勝命運的力量。
  他不甘心,他才43歲,22年與導彈做伴,帶著隊伍第一時間測量每一發導彈爆炸后的准度和力度……【全文】
 黃鶴雲:生命為導彈事業燃燒

 黃鶴雲:導彈試驗就要100分

 

黃鶴雲:豐碑永鑄官兵心間

黃鶴雲:生命為導彈事業燃燒
黃鶴雲:生命為導彈事業燃燒

  打鐵先要自身硬 要求部屬做到的自己決不搞特殊
  一次試驗中,20多枚“子彈”隻炸出10多個彈坑,其中一枚彈頭鑽入地下,難以判斷是否完全爆炸。為確保后續試驗順利進行,必須排除這枚“啞彈”。
  關鍵時刻,黃鶴雲讓戰友撤到安全距離以外,自己穿上防護服,提起水桶就沖向炸點。他一邊向炸點灌水,一邊切割挖掘,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把那枚裝滿高能炸藥的未爆彈頭挖了出來。
   做事要往大處看,做人要往小處干
  走上試驗部總體室主任的崗位時,他的就職演說隻有短短的一句話:“大家集中精力搞科研,我給大家當后勤部長。”
  盛夏時節,他親自跑到市場上買來西瓜,給科技干部挨家挨戶送上門﹔看到有同事著急出去辦事打不到車,他總會把自己的車讓出來﹔單位圖書館的空調壞了,他立即找人修理……【全文】

 

黃鶴雲:吾鑄刀劍幾星霜

  導彈打到哪兒,人就跟到哪兒
  黃鶴雲1991年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后,就一頭扎進西北大漠。憑借扎實的數學功底,黃鶴雲牽頭建立了導彈測量車載計算機系統關鍵數學模型,他編寫的專用軟件在多次試驗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入伍第5年,黃鶴雲便榮立二等功。

  世紀之交,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組織實施某重大工程。2003年初,年僅34歲的黃鶴雲被任命為試驗部某測量站總工程師,負責綜合試驗靶場的信息化系統建設。
  強軍之路沒有終點
  在黃鶴雲看來,軍人的使命隻有兩項:打仗和准備打仗。
  隨著西方強國加緊推進國家和地區導彈防御系統建設,人們愈加清醒地認識到:鞏固國防,不僅要有戰之能勝的“倚天長劍”,還要有捍衛和平的天網神盾。
  2008年4月,黃鶴雲調任試驗部總體室主任。他的目光瞄准了一個全新領域——再入測量。【全文】


黃鶴雲在指控大廳工作中(左)資料圖片
黃鶴雲在指控大廳工作中(左)資料圖片
 

黃鶴雲:守望靶場的不朽胡楊

黃鶴雲:導彈試驗就要100分
黃鶴雲:導彈試驗就要100分

  試驗達不到100分,就等於0
  凡是過手的技術方案和試驗文書,黃鶴雲都反復審查修改,甚至連標點符號也不放過。總體室工程師小趙告訴記者,有一次,他向黃鶴雲匯報任務實施方案。黃鶴雲仔細看了幾遍后,懷疑其中一個數據不准,讓他調閱試驗資料核實,結果証明,數據確實有誤。事后,黃鶴雲專門召集有關參試人員舉一反三找問題,挖地三尺查隱患。他說,“導彈試驗任務達不到100分,就等於0分,一絲一毫也馬虎不得!”
  導彈是咱國家重器,不敢歇啊
  2012年10月,我國第二次某重大試驗與某型導彈試驗同時進入倒計時。戰友們記得,那段時間,黃鶴雲辦公室的燈光經常亮到到凌晨三四點。妻子勸他,“別太累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卻說,“導彈是咱國家重器,不敢歇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