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专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

根治干部“走读” 安身更要安心

2014年10月22日08:2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严格制度,人性化关怀跟上

  本报记者 李茂颖

  “要解决‘走读干部’的问题,首先要对‘走读干部’的主体人群有清晰的界定。只有群体定位清楚,才能有的放矢。”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中国干部任用中客观存在“千里为官”的原籍回避制度,对于中高级领导干部来说,迁移家庭的条件更为成熟,“走读”现象并不明显,“走读”现象更多是存在于县乡基层干部群体。

  “‘走读干部’确实有着这样那样的难处,甚至不完全是他们自己主观愿望的选择。但是,担任公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承诺,基层干部选择这份工作时,就选择了责任,就应该主动担当、自觉奉献。”辛鸣说。

  在他看来,目前各地的治理措施都已经不少,但要想根治干部“走读”,保证措施长效,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基本出发点。对于“走读干部”的现象,我们坚决不允许,因此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明确对“走读”现象的禁止,而不是成为对“走读干部”的默许和纵容。二是制度一旦形成,就必须严格执行,制度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具体的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但是界限一定要划分明确,如有违反,严肃处理。三是在保证前两条原则的基础上,站在理解、关怀党员干部的角度,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让基层干部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

  辛鸣说:“如果制度的设计少了前两条原则,就会‘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就会‘鞋歪导致脚更歪’,这样的制度越落实问题越大;但是少了最后一条原则,也会让基层党员干部产生逆反情绪。当然,我们强调的是力所能及的人性化关怀,而不是没有限度的迁就。”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革新理念,扩大群众话语权

  本报记者 周亚军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各地就整治干部“走读”问题出台刚性措施,取得成效。但不少地方仍存在基层干部“身在心不在”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根治“走读”,需要革新选人用人理念,从制度上保证任职地群众的话语权。

  竹立家说,产生“走读干部”问题的一个原因是,不少地方干部调动频繁,一些干部在一个地方任职时间较短。如此导致干部不能投入工作、谋划长远,容易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走读”的主要弊端,一是干部责任心不强,心思不在工作上,觉得在某个地方干几年就走,安不下心,注重短期效应;二是干部自我约束意识变差,对党的纪律和规定能搞变通就搞变通,滋生不良风气甚至腐败问题。

  他说,传统的做法和观点,都认同官员异地任职可以预防腐败,但是,在新的形势下环境和条件变了,交通往来、信息传播非常发达,权钱勾结、利益输送非常便利,异地为官在预防腐败方面的不足也显现出来,在制度设计上需要重新审视。

  对于各地出台治理“走读”的措施,竹立家认为,治理“走读”,关键是让干部“心安”。要想实现“心安”,就要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首要的是理念革新,科学设计制度,有序扩大政治参与,让当地群众在干部选任、监督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干部对群众负责、接受群众监督,自然要考虑群众感受,调整自己的状态。

  结合政治体制改革,竹立家表示,一些地方在基层干部选任上引入公推直选,可以在实践中总结完善。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22日 20 版)

分享到:
(责编:权娟、秦华)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