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文 藏文 维文 哈文 朝文
      手机官网
    
站内搜索:

主办: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群众路线网

创新群众工作的“奉新样本”

2014年03月09日10:15  来源:江西日报

  人口流动性增大,老经验、老办法不管用,怎么办?奉新县探索在基层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政府出资购买法律服务,干部配合律师依法化解纠纷矛盾。这一依法维稳的新路子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高度赞扬,正在全省推广。

  奉新每年有3万多人在外务工,农村特别是山区村落分散,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被戏称为“99-38-61”部队,如何让乡村群众普遍享受政府的优质服务?奉新推出构建一张为民服务网络,联通千家万户;开通一条为民服务专线,直通群众心坎;建立一套为民服务机制,让服务温馨周到。

  县城的居民住宅小区越建越漂亮,但防盗门一关,邻居老死不相往来的“城市病”,让城里人怀念大杂院甚至村落生活的团结友爱。适应县城快速扩张的新形势,奉新县精心打造社区居民生活“百米服务圈”,让大爱洒向城区百姓。

  县委书记张家良介绍:“奉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迅猛推进,社会矛盾凸显,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碎片化和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倒逼我们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助民富、帮民乐、解民忧、保民安的工作水平。”

  适应情感认同到法理认同的变化

  法律顾问成为维稳“减压阀”

  在奉新县罗市镇的司法所旁,“法律顾问工作室”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在这里办公的既不是司法所的干部,也不是乡镇的干部,而是江西智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办公场所、律师服务费都由镇政府提供,百姓享受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服务。

  3月2日,虽然不是律师固定的“坐诊”日,应官司缠身的吴兴海相约,罗市镇聘请的法律顾问许建国还是专程从县城赶来,和吴商量如何应诉。

  记者翻开县里统一印制的法律咨询登记簿、法律纠纷调解卷宗,见里面详细记录了每次办理的时间、对象、事实、结果等。而最近调处的三起纠纷案:一起火灾事故,甲方是本县赤岸镇的包工头,乙方是罗市镇本土农民;一起工伤事故,甲方是本镇村民,乙方是会埠镇机械修理工;一起拖欠工资的劳资纠纷,甲方是砖厂老板,乙方分别是来自四川、邻县靖安和南昌三地的工人。

  随着经济交往的活跃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剧,以前本乡本土、乡里乡亲的矛盾纠纷多,现在跨乡跨县甚至跨省的纠纷一路攀升,奉新县群众工作面临着新困扰。

  一次基层调研开启了一条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新思路。2011年初,张家良与基层干部谈心,了解到一个乡镇有起多年未决的山林权属纠纷,前不久请律师参与调解,争议双方都觉得律师说得在理,很快达成共识,冤家握手言欢。

  律师懂法律,身份中立,作为事件的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于是,县委、县政府统一认识,做出决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

  2011年3月,涉稳问题较为突出的罗市镇先行先试,镇里出资购买法律服务。百姓学法、用法“零成本”, “信访不信法”的“无知无畏”者少了,“信法不上访”的“有知有畏”者多了。

  县长甘贤武认为,新形势下,如果镇村干部照抄照搬熟人社会的感情认同工作办法,肯定行不通,必须学习法理思维。奉新的乡村干部有了法律顾问这位高参,依法行政就有了底气了!

  罗市镇党委书记廖伟说:“以前乡村干部要花大量的精力处理矛盾纠纷,因为有些调处结果掺杂了经验和人情因素,常常出现‘翻烧饼’现象;现在依法调处,一锤定音,当事人心服口服,我们干部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上了。”

  目前,全镇的干部正忙着四件民生大事:一是投入2100万元异地重建罗市中学。原来的中学位于距离集镇6.5公里最西面的一个村,群众反映孩子上学太远。二是投入200万元改造镇敬老院。原有的敬老院多人一间,且卫生间共用,老人半夜上厕所不方便。三是建设辐射全县的花卉苗木大市场。罗市镇有2万亩花卉苗木基地,有一半的人口从事相关的种植和贩销,现有的田间交易与规模化大生产已严重不适应。四是打造以萝卜潭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新产业。目前正在招商引资中。

  2012年,奉新18个乡镇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

  2013年,22个县直行政部门和18家企业也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这一年,全县化解各类矛盾332件,化解成功率达97%。

  适应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信息技术直通百姓迫切需求

  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顺口溜:“无病无灾不靠你,有吃有住不求你,出了问题就告你。”

  不收税,不搞行政命令了,难道乡村干部就无所作为了?面对乡村干部由管理向服务转型之惑,奉新县适时推出了“三个一”工作法。

  一条服务专线,把群众的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党委政府;一张服务网络,让每个家庭的冷暖纳入政府的视野;一套服务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借助互联网、短信、QQ群等信息技术,奉新县正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务型政府。

  2月10日一早起来,干洲镇香溢果园专业合作社的肖正良就傻眼了:一夜大雪将刚播种的900多个西瓜大棚压垮了。情急之中,他拨通了镇政府的为民服务专线“4532228”请求帮助,不到一小时,镇、村、组三级200余人,就带着木耙、铁锹等工具奔赴果园。清除棚顶积雪、把被压弯的竹制拱棚用木棍一节节撑起来。整整忙碌了一天,900多个大棚重新挺立在风雪中。

  在奉新,每个乡镇的为民服务专线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每个电话有记录、有人负责落实、有人督促检查,最后还有人回访,若群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必须重新受理。澡溪乡党委书记余华阳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家农妇田地共一条排水沟,一家人清沟时多挖了2厘米宽、4米长的土,正好侵占了另一家的田,双方争执不下,包村干部硬是跑了5趟。最终,被干部的诚心打动,两家人和好如初。

  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沉下身子,以心换心。为此,奉新推广干部“三进三访”工作法,即干部进村、进组、进户,访能问计、访怒化怨、访贫解忧。翻开罗市镇副镇长邹意坚的民情日记本,他今年挂点的芭源村的情况在日记本的前几页都有详细记载:大到人口、户数,小到低保户、五保户、危房户和留守儿童户的联系电话。

  乡村干部把自己的“三进三访”成果汇集在一起,制作成各乡镇的农户基本信息登记表,并录入电脑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实现了鼠标轻点,乡镇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一览无余。

  依托这个数据库,有些乡镇还开发了外出务工人员法律咨询QQ群、户主短信平台。如今,春节拜年、干旱时节的防火提示等短信都省去了不少纸墨开支,政府服务更精准也更低碳环保。

  用爱心与奉献打破城市冷漠

  “百米服务圈”缔造幸福社区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奉新县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真实写照。短短六七年间,县城面积从5平方公里扩张到1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5万人猛增到12万多人。

  因为管理和服务不到位,城区社会治安案件高发,居民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

  2006年,奉新县大胆改革:把社区从城关镇中剥离出来,专门设立社区党工委和社区协调办,专抓社区建设。

  2012年,社区协调办更名为社区管委会,完成了由临时机构向职能部门的转变。

  现在,随着城区人口的增加,社区居委会已经由11个增加到14个,下设78个居民小组,居民小组下设395个楼院,形成了社区管委会、居委会、居民小组、楼院四级网格管理体系,建立了一支500余人的网格管理队伍。

  百米之内有服务点,求助十分钟之内有人帮,奉新县社区构建的“百米服务圈”成为全省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

  这里是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舞台。社区党组织的健全,不仅让下岗和进城务工党员找到了组织,还通过单位包扶社区形式,接纳了1100余名县直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认岗。

  这里是困难群众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每个社区都有以党员和社区干部为骨干的各类志愿者队伍,涵盖扶贫帮困、养老服务、幼托服务、义诊医疗、矛盾调解等各个方面。居家养老服务、 “爱心超市”、“4:30学校”等破解了空巢老人增多,年轻上班族无暇照顾子女等新问题。

  这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战场。在平房大杂院居多、孤寡老人占比大的旧城区宫保地社区,涌现出照顾10多位非亲非故孤寡老人的全国孝老敬亲模范赵家梅,长年坚持接送、照看40多名留守儿童的全国优秀志愿者方裕堂等一批道德楷模。

  “远亲不如近邻”。打开防盗门,捧出一颗爱心,伸出一把援手,奉新社区成为群众认可的幸福大家庭。

分享到:
(责编:秦华、赵晶)

相关专题

中央精神

理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