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編者按】走進他的辦公室,你通常會看見這位白發老人埋首於厚厚的書籍中,面對鋪滿辦公桌的設計圖紙悉心描繪著。辦公室的一角,一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已跟隨他四處奔波30余載。身披各種榮耀,且已年逾古稀,仍耕耘在設計一線……他就是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筑師、被譽為醫療建筑界的“梁思成”——黃錫璆。

黃錫璆展示出差所畫的速寫。

黃錫璆:想把事情做好就不覺得累

    在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有一塊特殊的銘石,紀念著醫院的設計師——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筑師黃錫璆。
  毅然歸國:“國家出錢培養,回國天經地義”
    1984年2月,43歲的黃錫璆考取了公派赴比利時留學的機會。1987年冬,黃錫璆學成歸國,成為中國第一個醫療建筑博士。其實,留在比利時的機會很多,也有不少同學選擇了去美國、歐洲或新加坡工作。但黃錫璆連想都沒想就回了國。“回來是天經地義的事。
    全心投入:“總在工作興奮狀態,就不覺得累”
    黃錫璆做這些工作,一定要親自去一線考察勘測。退休前,他每年至少出100天差。在他的辦公室,一直放有一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常常“拎起包就走”。2001年他退了休,這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卻仍在服役,即使現在,隻要工作需要,他仍是隨時出差。 
【詳細】

 
 
 
 
 

黃錫璆:一片冰心在玉壺

黃錫璆(左三)和團隊成員在討論設計方案。
黃錫璆(左三)和團隊成員在討論設計方案。

   “臨危受命7天7夜鑄就建筑奇跡”
  面對重重難題,眼病初愈的黃錫璆和他的設計團隊臨危受命,連夜投入工作。集體討論、分別勾畫、群策群力,黃錫璆和他的團隊始終戰斗在設計一線,在沒有辦公室的情況下,他們就坐在路邊的台階上,畫草圖修改方案。
  邊設計邊施工,經過7天7夜的努力,小湯山醫院“拔地而起”。5月1日深夜,醫院開始接收病人。
  整個院區被分為三塊,病人和醫護人員的通道各不相同,防止污染的擴散。建有污水和垃圾處理裝置,對廢棄衣物和器材等消毒處理,避免二次感染。當最后一批“非典”病人康復出院時,小湯山醫院病死率不到1.2%,醫院零投訴,醫護人員零感染。
  如今,這座“非典”定點醫院已成為歷史,年過7旬的黃錫璆仍奔波於設計一線。在他的辦公室,始終放有一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隻要工作需要,他提起包就走。 
【詳細】

 

黃錫璆:“讓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

   走進他的辦公室,你通常會看見這位白發老人埋首於厚厚的書籍中,面對鋪滿辦公桌的設計圖紙悉心描繪著。辦公室的一角,一個“隨時待命”的拉杆箱,已跟隨他四處奔波30余載。身披各種榮耀,且已年逾古稀,仍耕耘在設計一線……他就是國機集團所屬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醫療首席總建筑師、被譽為醫療建筑界的“梁思成”——黃錫璆。
  
“讓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是我搞設計最大的原則”
   “讓病人走最短的路看完病,是我搞設計最大的原則。”在黃錫璆看來,醫院空間設計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病人看病是否便捷流暢。科學安排醫流、人流、物流,才能暢順院內交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醫生病人的緊張情緒,緩解醫患關系。
     不唯經驗圖紙論的實踐大師
     面對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現代化醫院建筑以及各種紛至沓來的榮譽,黃錫璆從不居功自傲,也沒有就此功成身退、頤養天年,而是以年過七旬的高齡仍奔波在建筑設計一線:“醫療設施建設大有可為,我這輩子能把這一件事做好,就知足了。”
【詳細】

  黃錫璆帶領記者參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

黃錫璆帶領記者參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第二住院部。
 

黃錫璆:我只是一個基層黨員

黃錫璆利用午休時間翻看報紙,制作剪報。
黃錫璆利用午休時間翻看報紙,制作剪報。

    黃錫璆常說,“做設計工作需要深入一線。”為了更好地滿足醫院設計的特殊要求,他總是認真向醫生、護士求教,細致研究醫院的復雜工作流程。到工地與施工隊“聊天”,聽取施工人員的意見。河北省人民醫院院長趙文清告訴記者:“黃博士來我們這裡做調研,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每個人說的話他都認真記錄。”
  作為知名專家,找上門來的大項目應接不暇。但當一些縣級醫院慕名來找他時,他往往毫不猶豫答應。做基層醫院項目時,為了替對方省錢,他甚至勸經營管理人員少收些設計費。“我們開玩笑說,黃博士為了建好醫院常常胳膊肘往外拐。”中國中元醫療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趙杰說。
  儉朴節省是黃錫璆的習慣。助手梁建嵐說:“出差住酒店帶不帶星他總是無所謂,住個簡陋的小旅館他也樂呵呵的。飲食上也從不挑剔,出差時很喜歡在路邊小店吃一碗牛肉面。”然而,今年3月,黃錫璆卻把獲得的建筑界最高榮譽梁思成獎的10萬元獎金捐給了母校東南大學。
  黃錫璆說:“我只是一個基層黨員,一個普通技術人員,人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醫院,這個工作很有意義。我有興趣也有責任把醫院設計得更好。”
【詳細】